赢在起点早教中心_幼儿早教课程_亲子早教_儿童能力早教_专业高端早教中心_上海赢在起点能力早教官网

育儿,其实是“由内而外”的育己_育儿,育己,父母,自省

早教中心_幼儿早教_亲子早教_幼升小

赢在起点庄园申请体验学员服务中心地址
 
体验
姓名
出生
中心
时间
手机
验证
看不清?换一张
 
赢在起点-育儿宝典
标题 育儿,其实是“由内而外”的育己
时间 2017.04.17 阅读量
A deeper self-understanding from the inside out help you raise children who thrive.
 
——Daniel J. Siegel

国际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哈佛大学医学博士西格尔认为:想做好父母,必须先认识自己,认识到自己生命和生活的意义,深入了解自己的经历,尤其是童年时与养育者之间的互动,才能让孩子产生安全的依恋关系。
 
这种外观孩子、内省自身的做法,就是“由内而外的教养”。
 
简单的说,就是在育儿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了解当下的经历,包括自己的情感和认知,同时还要明白自己童年时期所经历的事是如何影响现在和孩子相处的。在“由内而外”的反思过程中,你可以理清自己的生活并改善与孩子的关系。
 
下面,起点君要分享如何“由内而外”育己的妙招了!
 
别让过往的经历阻止你做好父母
 
妙招1:反思自己的童年经历,勇敢面对过去未妥善处理的问题

没有谁的童年是“完美无瑕”的。有时候,你与孩子之间的问题,也许是由你童年未妥善处理的问题造成的。通过反思自己的童年经历,你就会慢慢发现自己现在的育儿行为,很可能是受自己童年时期的影响。
 
玛丽害怕看到孩子们把鞋穿坏,因为这意味着她得带孩子们去买新鞋。孩子们喜欢穿新鞋,最初的时候,他们也跟大多数孩子一样期待买鞋这件事。这本可以成为一次快乐的出行,因为挑选新鞋是孩子们相当喜欢的事情,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玛丽嘴上总是鼓励孩子们挑选自己喜欢的鞋,但当他们真的选中某双鞋时,她就开始挑剔这双鞋的颜色、价格、尺寸,竭尽所能地把它贬得一文不值。孩子们挑鞋的兴奋劲儿开始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妥协的态度——“随便你吧,妈妈,我怎样都好”。玛丽拿起两双鞋,反复对比斟酌很久之后,他们才买了鞋离开商店。最后,玛丽和孩子们都筋疲力尽。孩子们得到新鞋的兴奋之情完全被买鞋后的疲惫取代了。
 
玛丽并不想这么做,但同样的事情却反复发生。她经常在离开鞋店后向孩子们道歉,并且总是在做思想斗争。她不明白自己为何一再重复连自己都痛恨不已、迫切想要改变的行为。
 
一天,在经历了又一次沮丧的买鞋之旅之后,6岁的儿子一脸失望地问她:“你小时候讨厌买新鞋吗?”玛丽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个答案:“是”,她想起小时候充满挫败感的买鞋经历。
 
如今,很多年过去了,为孩子买鞋的经历又把玛丽带回幼时的情绪模式中。当年母亲没有让她买到自己中意的新鞋,也根本没注意到她从鞋店出来之后的低落心情。而这种不愉快的经历和烦躁心理,正是如今影响她和孩子关系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她无法把买鞋这件事变成一次欢乐之旅的罪魁祸首。
 
也就是说,影响玛丽焦躁行为的并不是现在买鞋的经历,而是多年前的问题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如果玛丽能够勇敢面对这些问题,通过故事的方式给孩子讲出来,慢慢地她的这种内隐的痛苦记忆将会被转化成外显记忆,买鞋也不会再出现那么多不适。
 
教养笔记:如果父母有一些未妥善解决的问题,就要停下来想一想,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情绪反应方式,不要对孩子造成无辜的伤害。通过分析和认识自己,父母才有可能帮助孩子形成强烈的自我意识,让他们自由地感受和了解自己的情绪。
 
别让坏情绪影响了你和孩子的亲密关系
 
妙招2:了解自身情绪,与孩子建立充满爱意、持久且有意义的关系
 
情绪不仅影响我们的内心感受,还影响我们外在的人际交往,并影响我们对事物意义的判断。把沟通建立在了解自身情绪的基础上,真诚地分享自己的情绪并且设身处地地体会孩子的情绪,能够为我们和孩子建立稳固、持久的关系打下基础。
 
一个孩子在后院收集了一小瓶色彩鲜艳的甲虫,兴奋地拿进屋里向妈妈展示:“看,妈妈,看我捉到了什么,漂亮吗?”而妈妈想到的却是:这些小虫子会爬得满房间都是。“马上把这些讨厌的家伙拿出去!”妈妈严厉地说道。孩子开始抗议:“但是你看都没看一眼,他们的翅膀发着绿色的光呢!”妈妈快速地瞥了一眼瓶子,然后拉起孩子的胳膊走到门口,提醒他说:“虫子生活在外面,它们应该待在外面。”
 
在上述情形里,这个孩子错过了一次感情经历。他的喜悦和乐趣不但没有得到分享,而且可能对这次经历的意义和作用感到困惑。他对自己的发现感觉“良好”并为之兴奋,走进房间打算与妈妈分享。然而,妈妈的反应却像在说孩子的发现是“不好”的。这样,一次有意义的情感交流就错过了。
 
有时候,父母要迎合孩子的情绪,在采取行动之前要表现出与孩子一致的内在情绪,或者说共鸣。比如,看到孩子拿来的东西,用充满惊奇和热情的口吻说:“让我看看,哇!色彩多鲜艳的小甲虫啊!谢谢你拿给我看。你在哪里捉到的?我认为它们生活在外面会好一些。”这样做不仅拉近母亲与孩子的距离,而且由于孩子觉得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对妈妈来说是有用的,他就会有很强的自我感。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情绪表现出共鸣,孩子就会自我感觉“良好”。情绪交流能给孩子带来益处,并且会影响孩子对父母和自己的理解。
 
教养笔记:情绪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内心感受,还会影响我们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培养关系需要分享和渲染积极情绪 ,抚慰和减少负面情绪。与孩子相处时,要拿出包容的态度,迎合孩子的情绪。                                                                                                                                                   
别让自己的忽视掩盖孩子内心沟通的欲望
 
妙招3: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倾听和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亲子关系
 
随着孩子的成长和父母工作的忙碌,多数父母不会留意孩子表达出的信息,因为他们的心总是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所占据。但是这样往往会错过倾听孩子心声的机会,也疏远了与孩子内心的距离。
 
研究表明,所有健康的依恋关系都有一个共同点,即父母和孩子都具有向对方发出信号并接受对方信号的能力。
 
这种能力被称为“适时沟通”,具体是指在交流的每一个瞬间,父母都能立刻感受到并理解孩子发出的信号,及时地做出回应。
 
婴儿自出生时起,就需要父母和他们进行积极的沟通,这样他们才能健康成长。当婴儿微笑、发出模糊的咿呀声时,懂得如何养育孩子的父母就会对他们报以微笑,并模仿孩子的声音,用这种相似的方式回应他们,然后停顿一下,等待孩子的再次回应。孩子的心理健康就是在这样密切沟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如果父母没有和孩子“想到一块”,往往会使小事情变成大问题。
 
一位母亲下班后回到家,两岁的儿子满怀热情地跑过来迎接她。经过一天的分离,儿子想和妈妈“重新获得联结”。然而这位妈妈却想先换掉她的职业角色,再投入到妈妈的角色中,所以她飞快而随意地抱了一下孩子,然后走进卧室准备换衣服,嘴里说着“我很快就回来”。
 
孩子对妈妈的举动很不满意,开始哭起来,希望妈妈能抱他。妈妈搪塞了一下孩子,想换完衣服后再去照料他。孩子则变得急躁起来,哭得声音更大了,并且躺在地板上用脚踢起了墙。这惹恼了疲惫的妈妈,她不希望听到“噔、噔”的声音,也不想去清理鞋子蹭在墙壁上的污迹。她觉得孩子不可理喻,简直太过分了,于是严厉地说:“我不会和你一块儿玩,除非你立即停止乱踢!”
 
如果是你面对这样的情形,你会怎么做呢?
 
其实如果这位母亲能够理解孩子发出的最初信息,她就可能坐在沙发上,抱起孩子,和他聊会天,或者给他读一会儿书。经过短暂的离别后重新建立联结对孩子来说很重要,如果父母知道这一点,他们就能拿出一个正确的心态,从而避免给孩子和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挫败感和负面情绪。
 
适时沟通可以让父母积极地满足孩子的交流需求,这不仅可以促进亲子关系,而且由于双方感受到彼此的心联系在了一起,所以还能改善他们晚上的相处状况。如果孩子感到不被理解,那么很小的事情有时都有可能变成大问题。
 
教养笔记: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父母要敞开心扉,倾尽全力去感受孩子的想法。用心倾听,留意孩子表达的信息,而不要只专注于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即使你不会立刻明白孩子的意思,也要知道他在向你表达想要满足某种需求的愿望。
 
--结语--

养育孩子,不是读些育儿书、讨教些育儿方法就可以的。它需要父母在育儿的过程中不断“由内而外”地修炼自己:反思过去的经历,把控现在的情绪和行为,从细节上做好和孩子的每一次联结,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样你的孩子才能更加健康得成长!


特别供稿:赢在起点能力早教研究院
(本文为赢在起点能力早教研究院专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爱分享:
返回列表